M6官网注册·【辉煌70年·锡林郭勒故事】讲述老百姓的“住房记忆”

2024-09-08 11:22:07 来源:m6在线登陆 作者:M6米乐手机登录APP入口 1

  在我们的生活版图上,安居乐业放在首位。安居方能乐业,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本,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变迁的缩影和见证。告别土坯房,住上砖瓦房;告别蒙古包,住进“小别墅”;告别小平房,住上精装修的高档住宅楼……我盟70周年的住房变迁史,既是一部建设史,也是一部发展史。70年来,住房这项事关民生的重头戏伴随我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步伐蒸蒸日上。

  说起广阔无垠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除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就是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正蓝旗那日图苏木高格斯台嘎查的牧民哈斯今年66岁,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内,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家的“换房”故事。“我就是在蒙古包里出生的,蒙古包里面铺着羊粪沫子、牛皮和毡子。在那个年代,毡子已经是很不得了的东西了。到了冬、夏走场放牧的时候,我们就把蒙古包拆了,赶着勒勒车去往放牧点,到了地方,得抓紧时间组装。就这样,一年得搬两三次家,那个时候太辛苦了。”哈斯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拆卸、组装蒙古包的重活就落在了哈斯身上。哈斯在蒙古包里一住就是30多年,直到娶妻生子。

  在哈斯的努力下,全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我记得那是1976年,我们有条件盖土房了,但是没有泥匠、瓦匠,拉土、脱坯都是我们自己干。用勒勒车和牛车一车一车地拉土。有时候大队也会给我们派个劳动力,50平米的小土房子盖了一个多月。”年轻的哈斯干起活儿来毫不含糊。“房子盖好了,我们挖点土盘个炕、盘个灶,再做个简单的碗架子,顶棚用报纸糊几层,家就算布置好了。过年的时候才舍得用咱们当地的白土刷刷房子。虽然简单,但是温暖,冬天总算不再那么难熬了。”哈斯的小儿子就出生在父亲亲手盖的房子里。又过了几年,土坯房升级成为了“四角硬”。哈斯说:“这种房子其实也是土坯房,但房子的四个角是用砖垒起来的,要比之前的土坯房结实。”上世纪80年始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哈斯是个养牧能手,聪明、勤劳、能干,把自家的畜牧业经营的非常好,家底也慢慢殷实起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很快,哈斯的小儿子也到了成家的年龄。2007年,哈斯花了1.2万元盖了三间砖瓦房。“这时候的房子就不用我们自己盖了,盖房子的材料也不用我们自己备。联系好工人,准备好钱,每天去看看工程进度就行了。”新房宽敞、明亮、坚固,哈斯还安了地暖,置办了新的家具、电器,能淋浴洗澡,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跟过去相比,哈斯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从蒙古包搬到了砖瓦房。然而令哈斯更为惊喜的是,最近几年自治区、盟委行署在改善农村牧区生活条件上下功夫,让哈斯又一次享受到了发展“红利”。“你们进来的时候看到了吧,门口的欧式新居,是2013年盖的。盖这个房子,我就更省心了。不仅施工队不用我找,还有补贴。房子漂亮、格局好,而且更结实了。冬天我们就住砖瓦房,夏天孩子们一回来了,我们就搬到这个房子里住。一家人在一起,别提多美了。”

  哈斯从蒙古包搬进了“欧式新居”,每一处住房都有着历史的烙印,而他的住房变迁也是牧区牧民70年的住房变迁的缩影。

  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我盟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农村的住房条件,过去整村危旧房、满眼土坯房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低矮破旧的房子被一排排砖瓦房所取代,农民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韩淑花一家居住在太仆寺旗红旗镇新合村,说起几十年来家里住房的变化,韩淑花的婆婆、今年73岁的王玉霞老人告诉感慨不已:“一开始那会五六口人住的小板房,一进门就上炕,家里那日子过得真苦。后来,又自己拉了点椽子盖了三道檩的三间土房,就比以前强点。前年危房改造给我们盖的新房子,盖的新房子宽敞敞的,我们住在里头心心宽宽的!”

  王玉霞老人一直生活在新合村,不仅感受着自家住房的改变,也亲眼见证了几十年来整个村里的住房条件发生的变化:“以前一直都是破房子、土房子,现在都给盖上好房子了,家家红棱棱的,牛棚呀、房子呀,进家清亮亮的,可好了。”

  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韩淑花回忆起从小到大家里住房的变化也感慨万千,她说,小时候一家七口就挤在三间小土房里,结婚后夫妻俩仍然跟公公婆婆同住在三间小土房里。

  近些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住房条件也不断改善。韩淑花说:“当时有了孩子以后又盖了三间砖包坯房子,外头是砖,里头还是土坯墙,和公公婆婆又搬到一起住。等到2015年危房改造又给盖了两间,我们自己花钱又盖了一间,盖成三间。又干净,又挺宽敞,现在住的可舒服了。”

  韩淑花22岁的儿子在外地上学,对于儿子将来的住房韩淑花也有了自己的打算:“孩子现在大了,等着以后给孩子再好好买套楼房,让孩子娶上媳妇,好好的过日子,幸幸福福地过他的生活。”韩淑花笑呵呵地说。

  如今,像韩淑花家一样住进新房的农民家庭已经很普遍,过去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已经被一座座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所取代。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住房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从建国之初简易的茅草房到七八十年代泥土垒的土坯房,到十年代土木结构的土坯房,再到如今的砖瓦房,农村的房屋质量改善了,房子又结实、又宽敞。

  经过统一规划,小村庄里一座座整齐的砖瓦房错落有致,路成行、田成块,自来水、电讯宽带、数字电视直通到每户农家,农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自治区成立70年来,城市住房的发展变迁,让百姓从“盼有房”到“盼好房”再到“住好房”,实现了“安居梦”。如今,百姓的住房记忆已成为我们告别旧时代、走进新生活的见证。

  74岁的赵惠英是锡林浩特市额尔敦街道罕尼乌拉社区居民,1980年,她和丈夫舍登扎布从东乌珠穆旗来到锡林浩特市,已经在锡林浩特市居住了37年。1961年,赵惠英和丈夫结婚,成家后的第一处住房是由马棚改造的小土房,赵惠英至今还能回忆起当年的住房情形:“供销社过去是当马棚用的改一改,房子条件特别差,生炉子,自己还得捡牛粪,住的都是炕。”

  80年代,单位开始福利分房,城市里一部分人家住进了楼房。1984年,赵惠英一家搬进了由丈夫单位分配的70平米的楼房,每月交3块钱的租金,家里的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大台阶。

  1993年,赵惠英以4800元的价格购买了单位福利房,这处70平米的楼房成为了她家的第一套自有住房,一家人在这所房子里住了25年,因为对老房子有感情,赵惠英一直没舍得卖掉房子,现在这处房子由亲戚帮着照看,房子里还保留着当年的旧家具:“现在跟过去的平房一比差别太大了,那个年代住上楼房那就了不得了,现在咱们锡林浩特发展的多好呀,差不多都是楼房,所以我现在非常满意。”

  赵惠英从没想过自己现在能住上120多平米的楼房,拥有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和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2009年,她和老伴儿购买了这座三室两厅的楼房,这是她家的第二套自有住房,儿女们早已各自成家,这处120多平米的住房对老两口来说格外的宽敞舒适,老两口在这里安享晚年感觉很幸福。

  就在赵惠英搬进120多平米新家的第二年,同样住在锡林浩特市的李建梅也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新楼房。今年54岁的李建梅是原乌兰图嘎煤矿职工,从1984年参加工作时住一间土房的单身宿舍到1990年结婚时住上单位分配的一处30多平米的平房,那是李建梅对住房最深的一段记忆:“30来平米的房子住着三口人,厨房、卧室都在一个屋,到了冬天自己生炉子,有时候炉子不好烧就冒烟,我在这房子里住了13年。”

  直到2002年,李建梅家在锡林浩特市购买了一处旧平房。尽管房子有些旧,但是有了集中供热和自来水。“2002年在乌煤小区买了两间平房,但是和第一套相比就挺不错了,一间换两间,还有自来水。”

  7年后,锡林浩特市实施了危旧房拆迁改造工程,圆了她的楼房梦:“2009年听说我们这片平房要平改楼了,心里特高兴,一年以后我们就住上楼房了。现在家里的暖气一来冬天还热乎乎的,自来水、采光都好。我那一处平房换了两套楼房,这一套大平米我自己住着,那一套我就出租出去,每年还能有8000元的房租,现在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赵惠英和李建梅两家人的住房变化,不仅记录了城镇居民的住房变迁,也见证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来百姓住房的巨大改变。

  城镇居民住房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告别了住房紧张,实现了安居梦。如今,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新盖的楼房越来越多,环境好、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随处可见。从五至六层的楼房到十几层至二十几层的高层住宅楼再到两层、三层的别墅,住房面积都在100平米以上,有不少户型是四室两厅两卫,面积达160到200多平米,百姓的住房越来越宽敞、明亮。从拥挤低矮的住房到宽敞舒适的高楼别墅,住房由少变多、由低变高、由小变大、由单一变丰富,城镇居民住宅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人民生活由温饱奔向小康的历史进程。

  从蒙古包搬到“欧式新居”、从“危旧房”到“砖瓦房”、从“平房”到“楼房”,不同地区、不同变化,但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居住条件从拥挤、简陋到宽敞、高档,房子越来越漂亮,住房结构越来越合理,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舒适。

  多年来,我盟高度重视安居工程,把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作为巩固安定团结、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国家、自治区的一系列房改政策、法规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指引下,我盟房地产业改革不断深化,积极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增大了住宅建设投资,加快了各地区住宅建设的步伐。建设投资、建筑面积和群众居住水平实现了稳步提高。(记者孟丽鹏)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区直机关“双建双创”活动表彰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推进会召开 李纪恒作出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