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官网注册·租房布置30实录

2024-09-08 11:39:44 来源:m6在线登陆 作者:M6米乐手机登录APP入口 1

  沪漂七年,搬家七次,我最大的体会是,租房可能是买房前最低成本的试错。一路试下来,对于让自己如何住着更舒服这件事,会越来越清晰。

  在买不起房阶段,与其在出租房中一切从简,倒不如试试在出租房中实现心中的理想住所,这是我在4年多前的一个转变。从那以后,每一套租来的房子,都会重新布局和布置,尝试还原我们心里的各种居住想法。

  如果说最新是3.0的版本,那1.0其实是“推箱子”时期,从原本住进去各种家具如何摆放不会怎么移动,到住进去之前,线上就开始对家具、空间、布局进行思考,通常会选有一定修改布局空间的房子。

  2.0是一“大”遮百丑时期,某次搬家下定决心,要尝试一下郊区大房子,也感受一下两室两厅双阳台的房子有多舒服。这个时期就属于在大房子里,任何想法都可以通过占据一定空间实现,比如:咖啡角、阅读角、试衣区、独立工作区等等。房子本身没毛病,在家里呆着也真的很舒服,但为了这个“大”,位置身处地铁线公里,就导致所有要离开家去做的事情都很难受:上班、看病、约饭、运动、看电影、看演出、逛公园等等。当然,也因为大,会导致很多空间的浪费,反正放得下,也就不用为方便生活而改造什么,就像一个人拥有1米书桌和2米书桌一样,可能2米的反而更加杂乱。

  3.0就是这次换租的新房子,本篇文章会从选房、布局、软装布置等,都记录一下,算是对七次搬家经验的一个汇总。

  过去的选房思路相对单一,工作地在哪就选在哪,步行10分钟最优,步行30分钟内是极限。这几年倒是被动的感受过各种通勤方式,综合比较下来,除了步行通勤外,于我而言相对舒适的通勤状况大概是住在地铁站附近,并且门对门的通勤在50分钟以内,就还算舒适(标准因人而异)。所以在选地段的时候,首次采用生活上的各种条件用来确定大致位置:

  当然,这些需求不是拍脑袋得出,我先列了需求表格,再总结出各种条件。用这些条件选择房子的时候,会针对备选房源挨个匹配。

  这两张截图并不是为了写这两篇文章整理的,而是找房子的时候做的,最终对比了大概15个房源,筛选一轮后再去线下实地看房,再筛一轮,最终敲定目标房源。更有意思的是,最终选择的这套房子租金比之前的房子还要便宜15%。

  这是我第一次这样选房,但我也知道,三五年前即使我知道这样的选房方法,我也没法选到满意的房子,因为这些需求是这些年真实生活所积累下来的,并且一些需求衡量标准也是需要长时间和高频次的试错才能确定下来。不同的人,对于“家”的需求是一定不一样的,甚至很难有个大致统一。

  结合互联网产品经理和保险经纪人的工作经历,我发现租房房源的选择和做产品、搞保险咨询的逻辑没什么本质区别,都得真正围绕需求/痛点展开,才能相对合理的达成既定目标。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打磨自己的工作,但很少用同样的逻辑甚至态度,去打磨自己的生活。「布局」房子选好了,简单讲讲布局。一句话来说就是,两个大卧室,一个小客餐厅,和小小的厨房及卫生间。实际布局和户型图基本一致。对于重新布局,这次需求比较明确:

  针对第一个需求,其实就是让所有家具靠墙、上墙,围在周围,把中间空出来就行。针对第二个需求,将次卧设置为“书房”,所有书架、电脑、显示器都在次卧,而类似投影、健身凳、地毯、懒人沙发都放在主卧。具体的可以看布局修改前后户型示意图(左是原始布局,右是修改布局,示意图请忽略细节),以及实景前后对比图。实景图放了次卧和客厅,大概有个感觉就行。

  修改布局其实就是推箱子,对于空间感不错的人,一个卷尺,站在房间里,量一量大概脑海里就会有东西。如果空间感不强,可以借助类似“酷家乐”这样的工具,按实际尺寸摆一摆,很快就会有灵感。此外,如果搬家时大一些家具的布局还没做好调整,此时尽量先不拆箱,大范围布局搞定后再拆箱。否则当衣柜挂满了衣服后,再想要推动就很难了。下边的是布局修改前和布局后实际对比图,简单参考就行。

  布局搞定后,就到了“买买买”环节。这次分享,打算从三个维度展开,分为“至今搬家还带着”、“各种复购”、“发现新”三个维度。今年我在看一些 KOL 推荐东西的内容时,换了个思路,不买 ta 刚用不久的东西,但会格外关注 ta 这些年买过用过但至今还用的东西。所以我这次也打算这样,前两个部分,都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最后是一些这次房间里需要,新买的一些东西。

  不得不夸,宜家各类租房入门款家具的质量线的莱瓦、巴格布,至今它们依然在被使用。除了隔板有些被压弯(可以单独买替换板)外,没有其他任何问题。从上边室内的那张图也可以看出,是真放“满”了书的那种用法。另外,7年前还买了一个桌面+四个可调节高度桌腿,也使用至今,甚至桌子表面的漆面都没什么大的瑕疵。还有桌下柜、洞洞板、展示柜这些也都是买了3年以上的东西,在买的时候,因为都不算贵,也不是什么实木名贵类型,大多是抱着用坏了到时候再买一个的心态。但7次搬家至今,它们全部在服役中,没有给我任何换新的机会。

  开门亮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一键关全灯、无人关全灯...等等,这个场景确实是用过就回不去的体验。而实现这些场景就只需要智能开关(59/个)、门窗传感器(49/个)、传感器(69/个)。而这类东西的实际到手价格,其实都可以在某宝找到更便宜的店铺。甚至如果你不是特别介意,可以直接咸鱼,成本更低。

  最早我的碗盘都是放在橱柜里的,越用越觉得麻烦,洗了需要晾干才能放进去,取放需要开柜门,叠放很难拿到底下的等等。就在网上搜寻到了水槽碗盘架。用上之后,备菜、洗碗、收纳一气呵成非常方便,并且如果水槽面向窗户,偶尔有阳光能进来的话,碗盘能直接晒到太阳,这是我之前没预想的场景,对于没有消毒柜的租房人来说,属于买一送一了。

  这种柜子适合两个地方,一个厨房,一个客餐厅。我买它的时候就是为了打造一个饮品区,放家里所有的杯子、茶叶、咖啡豆、咖啡机、磨豆机、气泡水、红酒、气泡酒等等。在某书找灵感的时候,大多数好看的都是木质的,而如果是实木的,价格会非常美丽,但如果不是实木的,承重会有问题(看到很多买家秀表达塌了的)。所以最终在好看和结实两者的权衡下,买了铁艺白色的多功能柜,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房子的衣柜或者收纳柜的储物空间不足,而床架下刚好是空的时,可以考虑某宝的超长床下收纳柜,相比于我几年前买过的短款,加长版的是用过就回不去的那种。量着床下的尺寸买,可以最大程度用下的空间。两头可单独开合、箱底有轮子推拉方便,放进去的东西也不容易落灰,最重要的是,这种箱子在搬家的时候都不用打包,师傅给箱体整体缠一圈防蹭膜就搬走了。

  上一个房子试用过后,这次又买了一套。对于经常喝茶、咖啡、调味软饮、各种酒的家庭,这东西洗杯子效率真的高,甚至用来洗洗花瓶都挺不错。省水不是买它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大水压在冲洗杯子时效率很高,尤其是刚用过仅仅需要冲刷一下的那种容器,按压一两下,每下两三秒,基本就能干干净净。甚至有时候洗一些小碗,我都会先快速冲一下,再接着洗。

  此外,在上一个房子还碰上了额外用途。清明前后,上海很多家庭会有烧锡箔的习惯,楼下和街道路口也有放置公共燃烧盆,但当时的邻居坚持在楼道里烧,向物业投诉几次都没什么用。有一天邻居又开始烧,这次刚好被家门口的电子门铃拍了下来,直接拿着视频去小区旁边派出所报警,上门劝阻并制止了对方(然而前脚走,十几分钟后对方又开始烧起来,真的无语...)。

  对于租房党来说,晾衣服的方式很多时候只能自适应。房东只配了固定晾衣杆那就固定,配了手摇就手摇。这次的房子是单根固定杆,并且还比较高,日常晾晒衣服确实不方便。刚开始我买了伸缩晾衣杆,就是那种一个固定杆挂在原有的固定杆上,虽然能解决高的问题,但实际用了一天我就拆下来退掉了。首先是真的丑,其次即使缩到最短,也太低,衣服太靠下,杆子容易碰头。

  新搬的地方楼道有一小段比较暗,某宝花了5块钱,买了一个磁吸充电感应灯,自己贴在了楼道里。晚上或者阴天比较暗的时候,人只要走到那里,就会亮起一个小灯,虽然不是完全照亮,但这点光足以解决实际问题。足够便宜且不用担心被顺走(理论上也是顺带帮到了邻居),而且灯是通过磁吸片吸在底座上,可以很方便的拿下来充电。

  家里的门锁是智能锁,已经养成了长期不带家钥匙的习惯,而小区强制需要一张卡片才能出入其实是有些要命的,时不时就会出现忘带的情况。虽然现在绝大部分手机支持 NFC,能模拟很多小区的门禁卡,带着手机就行。但这次的小区,门禁卡是 ID 卡,NFC 就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判断方法很简单,ID 卡贴在手机感应区手机不会有任何识别反应)。

  上边布局图里能看到,目前次卧是双人办公桌的设计。整理好的第一天下午我坐在窗前准备用用电脑,就感受到了窗外刺眼的亮光。无论晴天、阴天,只要是白天,眼睛在看着屏幕的同时,如果屏幕背景是更亮的东西,那眼睛肯定受不了,但如果拉上窗帘,又失去了采光优势。如何能保证有自然光进来而又不刺眼,一下子就想到了百叶窗。